按照央行有关文件的要求,从2020年7月1日起,河北省将正式试点大额现金管理办法,河北省内个人用户存取现金超过10万块钱以上就必须进行登记管理,另外从7月1日起,全国各地对公账户存取现金超过50万以上也必须进行登记管理。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网友都以为在央行推出这个文件之后,只要转账超过10万块钱就会被查,但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昨天央行已经给出了官方回应。
央行通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回应称:网传信息中“转账超10万将被严查”系无中生有,明显与大额现金试点政策不符。
那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再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1、超过10万块钱要登记,针对的是现金存取而不是转账。
央行文件明确规定,从2020年7月1日起,河北省内居民个人用户存取现金达到10万块钱以上就要进行登记管理;另外从2020年10月1日起,包括浙江以及深圳也将正式试点大额现金登记管理,其中浙江存取现金超过30万以上就要进行登记,而深圳存取现金超过20万以上就要进行登记。
这里面的现金主要指的是大家在银行柜台办理现金业务,如果大家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不管大家是转账10万还是100万,只要银行允许都不用登记。
2、为什么我国要推出大额现金登记管理?
央行推出大额现金登记管理,多人都有各种误解,认为央行这么做是为了限制大家转账,其实这是完全误读。
事实上央行推出大额现金管理办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是为了普及相关领域监管短板提高现金服务水平和效率而采取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保障合理现金需求,抑制不合理需求,遏制利用大额现金进行违法犯罪。
因为一直以来,我国对大额现金的管理并不是太完善,通过银行转账或者第3方支付进行转账都可以追查到资金的来龙去脉,但是现金管理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有些人从银行支取大额现金之后,央行根本没法监管到现金的流向。
正因为如此,现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用于洗钱行贿等各种犯罪活动的主要支付手段。
为了抑制这种犯罪行为,央行推出大额现金登记管理,试点个人存取现金达到规定额度之后必须进行登记,这样就可以确保现金具有可追溯性,通过登记存取款的姓名用途以及现金冠号,这样就可以跟踪现金的流向,防范大家将现金用于一些非法用途上面。
实际上目前对大额现金进行管理登记的不只是我国,欧美很多国家也会对大额现金进行登记管理,比如美国存取现金超过1万美元就必须进行报备,如果个人不报备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存取现金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洗钱罪。
现在我国推出大额现金登记管理,也只不过是为了规范我国的现金使用,防范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而已。
再说如果大家平时支取现金都是自己合法合理的收入,那即便登记了对大家来说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此外,现在的电子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非常发达,正常情况下,大家很少会从银行直接支取10万以上的现金,所以即便推出大额现金登记管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yivi.cn/9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