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养老金不止是我们的第一养老支柱体系,也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提升居民退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关键。
虽然我们现在的养老金还是市级统筹,但为了应对当下的老龄化趋势和长寿时代,提升养老金的利用效率,人社部在保障社保基金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加快了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的同时,推进多层次养老体系的建立。
在加快社保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趋势下,我们的养老金也迎来了新调整,对不同的养老保险参保群体,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我们简单做个科普:
首先,在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趋势下,两类人将领不到养老金
今年我们的养老金发放方式出现了很多变化,不仅加强了养老金的个人认证,而且推动了金融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的发行,目前社保金融卡片的持有人超过了13亿,而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社保卡持有人达到3.9亿。
这种认证和养老金领取方式的变化,其实就是为了杜绝养老金的冒领和多个社保领取养老金的情况。
第一类人:冒领他人养老金的群体
我们都知道每个社保参保人都有对应的社保养老保险,而当参保人去世之后,还可以拿到丧葬费,抚恤金,个人社保账户的养老金余额三笔资金。
但在传统经济年代,网络没有那么发达,而且社保养老金也还是市级统筹为主,这就存在部分参保群体或者家属,冒领养老金的情况。
以前的社保卡不具备金融银行卡的功能,只是一个实体凭证,有些退休老人已经过世了,却还有人继续领取身故参保人的养老金,这对于广大参保人来说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消耗了我们的养老金储备。
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快和互联网科技时代到来,我们的社保认证和社保卡都升级完善了,每年的退休老人的认证方便了许多,这就杜绝了这类人的钻空子领取他人养老金的行为。
第二类人:双社保参保群体
在社保并轨改革之后,我们的社保参保群体分为机关单位老人群体,中人群体,普通职工社保新人群体,但在早期市级统筹的情况下,有部分人是领取了双份的社保养老金的,在不同地区有2个以上的社保养老金账户,可以重复领取养老金
而在全国统筹养老金的趋势下,这类人获取多重养老金福利的空间就没有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保养老金机制下,每个人只有一个对应的社保养老金账户,违规领取多份养老金,有多个养老金账户的会面临惩罚,失去养老金的福利保障。
当然对于在多个城市,甚至跨省工作的群体,存在多个养老保险账户是正常的,只要在办理退休手续之前,做好社保的转移合并,也是可以完成一个社保养老金账户的统一认证,领取到每月的退休养老金的。
其次,随着养老金走向省级和全国统筹趋势,有3类人的养老金会上涨
养老金的全国统筹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为基础,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养老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也是对积极参保群体的一种公平体现,也更加符合社保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基本原则
1 按时且积极参保的群体
哪怕到今天,还有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养老保障意识,平时不积极参保,到了快退休了,觉得自己需要钱来养老了,才想起来参与社保养老保险,但随着职工社保的一次性补缴实现养老金领取的政策收紧,现在不积极参保的群体,未来在失去养老金领取资格。
我们要明白,养老金不是一次性投资,而是未来的长期现金流规划。
而从就业阶段就积极参保的群体,意味着比其他人有更长的养老金积累周期,养老金账户的缴费年限也比较长,在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积极按时参保,可以获得的养老金水平也超过其他人。
积极按时参保养老保险的群体,符合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基本原则,而且养老金账户积累越多,时间越长,每年都养老金上调额度也会比其他人高。
2 基础养老金水平高的群体
今年我们养老金实现17连涨,在养老金的挂钩上调中,其中就有一项是针对基础养老金水平的按比例上调。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基础养老金越高,在同样的上调比例下,你的养老金增发金额自然比别人高。这就是基数大的力量和优势,也是你多缴多得的福利。
这也是在鼓励大家积极参保和及早参保,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提升基础养老金水平,扩充我们的养老金基本盘的同时,每个人未来领取和增发的养老金也同步提高。
3 高龄群体
今年30多个省份的养老金倾斜上调中,都有针对高龄老人群体的额外养老金增发,这其实也是对高龄老人的照顾,也是适应当下长寿和老龄化社会趋势。
目前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和女性50周岁,而渐进式延迟退休趋势下,未来的法定退休年龄还好后移,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接轨国际上的法定退休年龄标准
目前大部分针对高龄老人的养老金补贴,年龄区间都在70周岁以上,也有部分地区只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才有额外的养老金补贴。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和消费情况不同,所以即使是同样年龄的高龄群体,在不同地区参保,可以拿到的高龄补贴养老金水平都是不一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比较低。
但不管高龄群体的养老金补贴多还是少,这都是对高龄老人的照顾,提升他们的养老金发放水平,改善退休生活质量。
在养老金逐步从市级统筹走向省级和全国统筹趋势下,你觉得要如何提升个人养老金水平呢?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yivi.cn/9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