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简单讲就是基金公司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买入自家发行的产品,和其他基金持有人一起享受基金净值的涨跌进退。
自购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基金公司维度,运用公司的固有资金申购。我们常听到的“自购”,主要就是公司维度的固有资金申购。
另一种是基金公司员工维度,也就是在基金公司工作的人用自己的钱来申购自己家公司的基金。这其中包含了公司的普通员工、管理这个产品的基金经理、公司的高管等等。
小投总结了一下,通常有两个时间段基金比较容易自购。
①基金成立之初。
因为只有基金份额持有人数不少于200人时,基金产品才可以备案成立,所以通常新的基金产品发行的时候,为了促成产品的快速成立,基金管理人以及基金公司内部从业人员认购新的产品。
②基金净值较低时。
基金产品净值回撤较大,遭遇赎回潮时,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为了稳定市场预期,或是维持产品延续期(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会被清盘)。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基金自购也是我们观察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之一,熊市常见的信号——新基金规模小且频繁募集失败、基金放开限购、基金自购频繁。
基金自购意味着什么?
不难看出,每当市场出现出现重挫,甚至出现恐慌情绪时,基金比较容易出现自购潮。
这样有两个好处——
- 一是稳定市场信心,纠正市场因恐慌情绪导致的非理性波动;
- 二是逢低抄底,用较低的价格买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资产,为自身牟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自购潮”传递了积极信号,一方面是对当前A股市场有信心,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
有基金人士评价称,从历史经验看,每一轮市场底部形成之后,国内公募基金头部公司都会出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从当前A股市场形态以及作为反向指标的基金发行情况看,三季报披露之际的A股市场可能已经构筑底部。
平安基金也认为:9月底出台的地产政策表明稳增长的政策在增强,叠加9月社融以及信贷数据超预期,同时经过三季度的调整,市场估值也在历史均值以下,市场不必过分悲观,延续之前的看法,市场可能迎来长期布局的机会。四季度稳增长的预期较为强烈,政策发力预期下可能相关板块阶段性占优,以科技、制造、医药、消费为代表的成长股未来依然会是市场的主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yivi.cn/92237.html